两手一包一捏一挤,一个个饺子就在志愿者手中包好了。水烧开,饺子下锅,寒冷的街道,饺味飘香……近日,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柳子街空巢老人的家里其乐融融,湖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的志愿者和老人们一起包饺子迎接立冬日。
从1987年开始,该校师生每周定期前往柳子街照顾空巢老人,置办日常用品、打扫卫生、表演节目、陪老人聊天。34年来,2万余名志愿者照顾空巢老人,开展志愿活动2000余次。爱心接力从*初为空巢老人搞搞卫生、提供一些物资上的帮助,发展为有20余项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——柳子文化街区德育实践项目,包括对空巢老人、孤儿、留守儿童等进行生活帮扶,关心其心理健康,开展义教、送文化进社区、加强历史文化保护等。
不论风霜雨雪、烈日酷暑,志愿者们都一直坚持陪伴,一代又一代,一个又一个年轻的身影去到老人家中,一间间空寂的房子被欢声笑语填满。“我每天盼着他们来呢。我身体不好,很少出门。他们来看望我,我很开心。”艾满英老人患老年痴呆,出门总忘记路,志愿者们常来陪伴她;李茂元老人无儿无女,行动不便,志愿者每天为他煮饭洗衣……
文法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欧阳智超20年前就是志愿团队中的一员,大学期间便常参与柳街送温暖活动。秉着相同的责任担当,他在成为老师后,更积极带领学生参与志愿活动。
很多校友都表示,大学*难忘的就是柳街志愿活动的时刻。是这段一代人影响一代人的传承坚守,赋予了大家*美好的记忆。以爱坚守,从不是单向的奔赴,经过多次接触,许多志愿者们与当地老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,“在我心里,我们早就是一家人了。”
2020年,疫情打破了大多数人的生活节奏,但这支志愿团队*记挂的还是柳子街的空巢老人们。学生在家中隔离,不能返校,学校值班老师便常去探望,送口罩,讲解疫情进展,细心叮嘱老人们注意防护。学生返校后,志愿活动继续大范围展开。“5G使用起来会更快”“奶奶,用这个*拍照会更有意思,可以看到你年轻时的样子……”志愿者教老人们使用智能手机,让他们的生活与现代科技接轨,更方便与远在外地的子女视频相见。
34年的温情传承,润物无声,于每位志愿者来说都是收获满满。该校文法学院党总支书记谷显明介绍:“近年来,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超过全国高校平均水平,用人单位满意。这与持续34年爱心接力息息相关。”(中国教育报-中国教育新闻网 记者 阳锡叶 通讯员 肖卉莹 李谌涵)?
本文转载自中国教育新闻网,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观点,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及站点所有,如有对您造成影响,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!